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成长 - 学生风采
发布日期:2023/7/6
作者:长郡中学
来源:长郡中学
浏览次数:9780
编者按
“雄兮古潭州,襟带江湖踞上游”是长郡敢为人先的底色,“看长沙子弟精神运五洲,凯歌声还相续”是长郡追求卓越的气魄,“不让学生输在终点线上”的核心办学理念和“只只蚂蚁捉上树”的全员育人信念是长郡始终不变的坚守。
长郡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只有真切体验过的学子最懂她!谁说的“地狱”?是思念的“天堂”!长郡中学官方微信带你走进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学子,去触摸这所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感受学子们在这方青春热土的滋养和生长,了解一个真实而有温度的长郡。
今天,长郡中学官方微信带你跟随长郡中学2019届毕业生李明暄的足迹,感受长郡学子立志“顶天立地”的历程。
人物档案
李明暄
长郡中学2019届毕业生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
已保送本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第十五期毕业学员,第五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年度人物
担任“清触未来”本科生双创团队的参赛负责人和共同第一作者。团队获得“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首都“挑战杯”竞赛黑科技专项赛特等奖、清华工匠大赛特等奖等一系列双创赛事奖项,为2022年清华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十佳团队中的唯一本科生团队。曾作为获奖代表接收清华大学校长的颁奖;以本科生身份在清华创客日新时代创客教育论坛做主旨报告。
▲李明暄代表团队接受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颁奖
对话李明暄
Q1
作为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也是清华大学创业大赛唯一一支本科团队“清触未来”的参赛负责人,能够与清华前辈同场竞技并且取得优异成绩,你有什么感受?
A
首先自然是感到很幸运。在我们经历的各种比赛中,往往面对的是已经很成熟的高校成果转化团队。比如在“昆山杯”清华大学创业比赛中,其它的团队有很丰富的科研积累、很有实力的专家团队,并且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获得融资,而我们展示的很多内容都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团队能够取得优胜,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评委专家对我们项目潜力的认可,也给了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
其次就是感受到自己的差距。一方面,成功的硬科技创业项目离不开长期的学术研究积累。另一方面,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包括领导力、商业思维等多维度的能力。这提醒我应该不被过去的荣誉束缚,回归初心、潜心学习。
Q2
介绍一下你与“清触未来”的故事,它给你带来什么?对于未来创业项目还有什么期待?
A
“清触未来”的前身是清华大学“机器人自主化操作”实验室的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由于我们几位本科生的研究工作正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导师的支持下、我们组建了“触觉信息表征与提取”研究小组,申请到校内的项目支持并逐渐在科创赛事中崭露头角。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团队在清华工匠大赛上的出色表现,得到了校内外对于项目产业化潜力的认可。以此为契机,我们进一步成长为创新创业团队,并开始借助互联网+、昆山杯等创业竞赛锻炼自己、打磨项目。
“清触未来”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思维的提升。我有机会向优秀的投资人、创业者和企业内不同领域的人学习,从产业、市场的角度重新审视整个项目,对于自己的研究课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未来的求学过程,我也会始终将产业化作为最终理想,指引自己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方向。出于对市场前景的考量,未来的创业项目可能将进一步整合课题组的力量,力图开发出更加前沿的技术、完备的产品。
▲李明暄在清华创客日论坛进行主题报告
Q3
你在大学期间获得很多学术研究成果,你觉得你身上哪些品质帮助你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A
我认为系统性思维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起到很大的帮助。正如图灵奖得主Richard Hamming的演讲稿所说,相比于“怎么去做”,“做什么”和“为什么”往往更加重要。如果把一个学术问题比作盖一栋楼,科研工作就像是一块一块地把砖填进去。很多人在初次接触科研时总是把“砌砖”本身看得很重要:在技术细节和实现手段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学习成本。但这些工作往往更符合横向工程项目的需求,而不像是一个以具体的研究目标为导向的科研项目。从全局和整体出发、抓住研究问题要害的思维也确实有所帮助,使我在本科阶段的科研工作开展得较为顺利。
Q4
在长郡通过竞赛和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并且在大学中取得如此优异成绩,你在学习方面有什么诀窍?
A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我认为有三点诀窍可以避免走弯路,从“题做我”变成到“我做题”:
(1) 按时间节点安排学习生活:时间安排更主要是为自己服务,而不是完成其它人给的任务。可以有重点地把更多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例如,持之以恒地积累)上,它们虽然不会立刻起效,但能决定我们最终能走多远。
(2) 按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策略:高中的学习是长跑,在成绩并未完全定型时任何人都可能大幅进步或退步。为了以最轻松的姿态迎接学习中的挑战,选择匹配自己真实水平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随着能力的提升不断调整跟进,往往最行之有效。
(3) 确保适合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增长学习时间而牺牲睡眠有可能弊大于利。学习是头脑和内心的双重检验,是能力和状态的共同较量。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特点各不相同,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确保适合自己的休憩时间能够避免低效率学习。
▲李明暄在清华大学机械系博士生论坛进行学术汇报
Q5
回顾四年前的自己,你如何评价自己长郡的三年学习生活?长郡的三年如何影响你后面的大学四年?
A
我在郡园的三年里其实过得很“不顺利”。从竞赛组里的起起伏伏到省赛失败,再到高三重新捡起书本准备高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折和磨难。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陪伴下,挫折和磨难使我在压力下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这段宝贵经历所磨练出来的韧性让我在大学也受益匪浅。从大一学年时表现不佳、甚至曾在及格边缘徘徊的困境,到最终发现自己的价值并倾注全部的精力和热爱,郡园“朴实沉毅”的底色伴随我战胜挫折、走出低谷,还将伴随我继续走向更高的舞台。
Q6
对于未来,有什么期待?
A
未来的求学道路希望能进一步朝向“顶天立地”的事业奋斗。“顶天”意味着不追求浮于表面的论文、奖项和荣誉,而是向往世界一流的学者、寻找真正有意义的研究方向;“立地”意味着面向社会的实际需求,将实现产业化作为最终理想。我也相信,机械工程的背景能带给我分析事物的独特视角,帮助我在认知系统和人机交互领域内做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工作,“Go forth, then, and do great work!”
Q7
送一句话给学弟学妹吧!
A
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绽放青春风采。
▲李明暄作为志愿者代表接受采访
长郡成长心路
以勤奋为桨 以执着为帆
——七个月的逆袭叩开清华大门
本科毕业了,当年的长郡高中同学们相约回到校园里看望老师。再次来到郡园,往事历历浮上心头。那时的我既不是一个“完整”的竞赛生,没能通过学科竞赛创造佳绩;也不是一个“完整”的高考生,并没有三年充足的时间备战高考,这注定了我的高中学习不是一帆风顺。在郡园的三年时光里,有汗水、有挫折,但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支持、老师的帮助和同学们的鼓励汇聚成我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勇气,让理想的风向标变得更加清晰。
抱朴守正 笃学敏行
初入长郡,我怀揣梦想选择了学科竞赛。通过一轮轮测试和淘汰后,我最终如愿成为了一名物理竞赛生。然而,竞赛生活并不如期待中顺利。长郡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但在这样高手如云的地方,想要兼顾好竞赛和学业并不容易。至今仍然记得,在有一次期末时,同时经历了竞赛排位和期末考试的巨大退步,我自信心被击碎成一地。但在班级良好学习氛围中,我在陷入情绪低谷时及时得到了鼓励和帮助,让我从最开始的疲于应付学业,到最后逐渐学会了掌握自己的时间,让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再平凡。
▲李明暄参加昆山杯创业大赛决赛
石以砥焉 化钝为利
在反复的学习和练习中,我逐渐积累实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进入高二,我的主要时间精力都投入了学科竞赛中,也意味着进入了漫长的“刷题马拉松”。在这段难忘的经历中,我和志同道合的同伴们一起争分夺秒,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们会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分享竞赛学习的心得体会,我们彼此之间相互关怀,共同成长。遇到不会的难题、费解的概念,总能得到教练和学长的指点。回想起来,直到本科毕业,这段经历依然是我学习最专注、最刻苦的时光。
溯洄丛之 道阻且长
遗憾的是,生活并不是电视剧。在高二下学期,理论考试的严重失误使我在第38届全国物理竞赛中与省队失之交臂。我带着消极难过的情绪回到课堂,准备高考,此时,已经是十月下旬。由于此前我将筹码全部放在竞赛上,在离高考只有半年多的情况下,我的其他学科课都没学完,知识水平不及高一下学期的时候。返校后参加的第一次月考,我排在年级五百多名。高三的最后半年,是我高中阶段最难熬的时期。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失眠。毫不夸张的说,这段经历不仅是学业上的最后冲刺,更是一场和自己精神世界的斗争。
幸运的是,郡园这个大家庭里最不缺少良师益友。在重视学科教育的传统下,学校为我和与我有类似遭遇的同学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制定精准恰当的教学方案。教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给了我细致的鼓励和关怀,帮助我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我依然记得,在寒冷的冬季,老师们坐在室外吹着冷风随时为我们答疑。竞赛组的同伴们尽管时间紧迫、精疲力竭,还是会彼此挤出时间互帮互助。因为我们知道,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能够感染每一个人奋勇向前。在最后半年的月考中,几乎每次考试班级都能平均进步几十名次。来自身边一点一滴的帮助支撑我走出情绪的低谷。我将竞赛失利的痛苦和对时间紧迫的恐惧弃之脑后,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最后的冲刺中。
▲李明暄(左二)在清华大学青年科创论坛进行墙报展示
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
故事结局总归是美好的:在最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我提升了接近一百分的成绩,最终幸运地圆梦清华。在此之前,包括我自己在内,没有人能有信心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回过头想想,在短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一方面归功于良好的心态、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适当的考试技巧;而另一方面,朴实沉毅的校训激励着我,越是在艰难的处境下,越应该沉下心来、坚定前行。这半年多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最终成为我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
成长的道路上鲜花与荆棘相伴,机遇与挑战共生,但是我并不会停留在某一处风景里,而是收拾好心情继续前行,去往下一个站点。长郡对我的影响和改变并没有因为高中毕业而消失:在本科期间,朴实沉毅的处事作风让我再一次走出大一学年的困境,找到自己对科研创新的志向与热爱。我相信,在长郡三年的收获和感触将继续深远影响我未来的求学道路,伴随我走向更高的舞台。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为李明暄拨穗
爱生活、善求知、忧天下、有作为
长郡学子志在四方
顶天立地,未来可期!
咨询电话:0851 - 83605604 、 0851 - 83605992
邮箱:changjunguiyang@163.com
微信公众平台:贵阳市民族中学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1188号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黔ICP备16000512号-3 贵公网安备 5203020202864号 中文域名备案号:?黔ICP备160005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