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发布日期:2023/7/19
作者:吴琴
来源:贵阳市民族中学
浏览次数:1294
在长郡贵阳高级中学的精心组织下,研学活动进展顺利。7月16日上午,150名师生同乘大巴参观青岩古镇。“依山傍岭近青峰,古香古色醉闲翁。三教并存诗世界,至今犹见旧时风。”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朝,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这座始建于600年前的军事重镇,祠宇林立。长郡中学的罗舒桓参观后在感悟中说到“踩在青石板巷道上,看城楼沧桑的石块上云卷云舒,听导游姐姐介绍古镇历史的点点滴滴,脑海里不禁响起两百年前莘莘学子们巷中诵书之声,也思索风是否也在四百年前的城墙上将军旗吹得烈烈作响……历史在匆匆脚步间穿梭,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尽管人来来去去,但总留下印记。”学生通过参观青岩古镇,透过厚重的石壁体会到初建时的艰辛,更能明白它重要的地理位置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PART 01
PART 02
7月16日下午,学校组织开展的研学项目为艺术、体育、农耕体验,通过编排课程并将学生分为三组,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特色与历史文化之美。
“传承农耕文化,体验劳动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学校稼穑园是我校为了推广农耕文化、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立的一个教育基地,取自《诗经·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学生亲自走进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实地了解农业知识,亲身参与农耕生产、学习移栽秧苗、认识农作物,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农耕文化活动,体验农耕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意识。农耕之余,憩语廊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享受自然的好去处。认识农耕,便是认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体育健儿凌云志,戮力同心书光荣”
民族体育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独有的、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所创造,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保存和延续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场上,飞盘的快速穿梭,三人板鞋的大步前进,珍珠球独特的玩法,考验的既有个人的努力,更有集体主义的奋斗,既注重体育运动者的独特价值,更追求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团结与密切合作。长郡中学与长郡贵阳高级中学的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合作中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是朋友,更是并肩作战的队友。
“柔情似水涤苍穹,扎染艺术展绚烂”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民族艺术。芦笙舞、扎染、簸箕画、侗族大歌、民族舞蹈等都是独具特色的代表性艺术品。一布一线一画卷,一扎一染一心动。一点一面一构成,一蓝一白一遐想。鱼虫鸟兽,花草植物,几何或抽象图案,都立于一块块蓝白相间的织布上,随风轻舞。学生们坐在桌前,认真摆弄手里的帆布与染料,晕染的是一份民间艺术的传承。特色民族艺术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展示了各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在蓝与白的分明中,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继承与突破、美丽与忧愁的困惑左右着这项非遗的命运,传统扎染手艺人坚守着最后的蓝白情节。而这也是学校特意设立这项研学活动的初衷,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现代文化的源泉和创新动力,倡导学生应该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7月16日晚上,在李旭亮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沙龙活动,围绕青岩古镇的历史文化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学生就“古代的民族与现代的民族有何区别”进行提问,师生展开分析与讨论,在共同思考中实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
PART 03
7月17日研学活动的行程以参观干细胞库、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地质博物馆、贵阳大剧院观看《多彩贵州风》为主。在研学活动中参观博物馆,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博物馆通常会陈列各式各样的历史文物与艺术品,展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文化特色。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研究能力,提升审美与文化素养,达到研学目的。
“致敬科技工作者,责任担当撑起科技脊梁,践行科技报国的铿锵誓言”
贵州省干细胞库主要提供各类干细胞存储业务及细胞医药产品研究开发、干细胞临床应用和抗衰老、康复保健等治未病技术。在人体细胞构筑的城堡中,身体若是王国,干细胞是建设者,免疫细胞则是防卫兵。干细胞库的工作人员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知晓了晦涩难懂的科技知识,以“科普馆通关比赛”、“我的细胞库观察笔记”、“生命健康卫士在行动”三个项目激发了学生对干细胞的认识热情。限时30分钟的通关比赛中,有学生18分钟就完成了所有项目,干细胞库的工作人员对参与研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大为赞赏。活动结束后,干细胞库的工作人员组织了颁奖仪式,并为获奖的个人与团队准备了精美礼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做中学,才能更好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博彩兼收,美美与共”
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承接了此次研学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民族服饰,并亲手参与刺绣、银饰制作、蜡染,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民族文化课。该博物馆是一所以少数民族服饰及生产生活实物等为依托,集展陈展示、文化交流、非遗传承、学术研究、研发生产、文化体验为一身的综合性非营利民办公益博物馆。同学们在此了解贵州各民族服饰的源流、发展和制作工艺,尤其是染、织、绣等技艺,直观地欣赏了民族服饰,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导下,在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背景下,研学活动致力于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民族文化传承的路径,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可持续性。
“物物远古竞称雄,件件珍宝憾人心。
地学博物增智慧,景观画卷扫愚民”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是中国的省级博物馆,博物馆的外观融合了贵州梵净山“蘑菇石”、沉积岩地层等独特地质元素,独具匠心的设计引得学生连连惊呼。走进序厅,巨幅海百合化石抓住了学生的视线。一朵朵直径达半米的硕大“花朵”盛开,与它们的“茎杆”一起构成繁花似锦的画卷,而“花朵”上清晰的鳞片状结构,又展现了海百合的动物特征。远古生物留下的化石标本,让观众恍然间穿越到远古时空;喀斯特景观的深度体验,将贵州壮美风光零距离推送眼前;璀璨矿物晶体与富饶优势矿种,激发游人内心深处自豪感;贵州地质史上艰苦奋斗的一幕幕,清晰呈现贵州“奋进”精神,这让初次到馆探访的学生们直呼:“一馆便能看尽贵州自然资源文化,真的不虚此行。”
“一夜多彩贵州风,演绎贵州六百年”《多彩贵州风》是贵州省精心打造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大型民族歌舞,是贵州旅游文化一张靓丽夺目的名片,也是一席探秘中国文化的饕餮盛宴。演出饱受师生好评,歌舞饱含了光阴的沉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冲破了大山的阻隔,每一次呈现都充满神秘的魅力。
PART 04
所思所想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 高一9班 罗青: 游览了整个民族博物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于是,我不由得坐下来,慢慢的回味着少数民族的绚丽文化,回想着刚刚参观的一切。 记忆中,我最喜欢的展厅是服饰厅。走进大厅门口,几件少数民族的服装以入眼帘。我赶紧加快了步子,走上前去呵!多么漂亮、别致的衣裳呀!虽说样式谈不上什么新颖,制作也不是那么精细。但其中透露着一股纯朴干净的农家风范,简单的色彩拼凑在一起,效果非常棒! 一转身,来到了银饰台,刚一看,觉得土里土气的,像过了几千年的老古董似的。但仔细一看,又是那么的独特,银闪闪的项链明晃晃的。样式繁复,变化多样的头饰像一顶星星皇冠。手镯倒是简单,但也十分独特,有的甚至和卡地亚有得一拼。看着看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卷……美丽的苗族女子在江边翩翩起舞,银质的首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互相撞击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和着女子们娇美的舞姿,爽朗的笑声构成一幅佳人舞媚图。英俊高大的苗族的男子们,穿着深色的服饰,有的包着头巾,在山上放牧。时不时还展现一下歌喉,惹得其他人连声叫好。他们的屋子里干净整洁,一片安宁,一派和谐。门上挂着象征丰收的玉米和辣椒串,还贴着神符。好客的主人喜气洋洋的穿着好看的衣服,欢乐的走着、跳着、唱着……
长郡2209杨谨铭:风,无止境的风。由晨而起,向阳而盛。浩浩荡荡,席卷一城。掠地呼呼作响,破空猎猎有声。何其盛!风也!一列列流动的红色。似蜿蜒的长龙,流动的亚马孙赤河,行进着,欢笑着,呐喊着,穿过贵阳城的土地。这流淌着的红色,一路舞动着,歌唱着,穿过省干细胞库,在民艺展示中心沙沙作响的苗银与丝绸间留连;进入省地质博物馆,赞叹那景行行止,洋洋大观……是贵阳大剧院。小小的空间里静静矗立着一室的朱红,像庄重的浮雕。仿佛已等待了这远道而来的客人许久。红色汇聚,变幻,融入这同样红色的画里,汇成赤的海洋。是郡园学子的激情,是贵阳人民的热忱!灯光照亮了心灵的小屋,喊声驱散了焦躁与疲倦。恒河沙数,不,此刻是统一和谐的,红,盘旋而上,引领那心头热火直上碧霄!舞剧早已结束。然那热情洋溢的民歌仍余音绕梁;同学们已散,但那如风挥洒的鲜血染成的红色啊——将永远铭刻在郡园学子的心里!!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 黄兰清: 今天我们与长郡的同学一起来到了汇聚贵州文化的地方——青岩古镇。青岩古镇是明清时期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贵州的四大古镇之一,在现存的古镇中算是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好的。作为军事防御之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由一段盘山蜿蜒的古城墙连通,形成一座闭合的城池,600年来历经战事和岁月的洗礼,饱经沧桑,有着不同于众多古镇的独特风貌。 同学们不仅参观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也领略到了这里的繁华景象,在活动路上,我们也与来自长沙的同学们相互了解。他们向我们了解当地方言,我们也了解了长沙本地特色文化。银饰、地戏、状元楼、定广牌、刺梨等等这些特色也向我们展现着青岩的魅力。 稍作休息后,我们又在民中开展关于劳动、艺术、体育的活动。板鞋、飞盘、珍珠球……我们参与进有趣的民族运动中,挥洒着汗水和热情;亲自制作扎染布包,学习创作各种不同的图案;深入稼穑苑,与老师交流分析各种作物种植、打理、收割等等内容,从民族文化的内容到它发展生成的过程。让我们通过民族文化的教育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激励我们知古鉴今,继往开来。
长郡2209 吴康宸: 喻能良曾在《青岩道中》写道:“一篙春水碧,两岸落花香。”今天,我们上午来到诗中的青岩古镇,寻访古风街道间流传的历史。走在青石板路上,听着导游姐姐娓娓道来的解说,我们仿佛在锁凡尘的千年城郭看到了往昔的万古雄关。今天的青岩仿佛就只有几条街道,在明清时期,青岩却是茶马古道上的军事重镇。这里有赵以炯状元的故居是四教的汇聚地,更是一群勤于劳动、富有智慧的人民居住的地方。当年,石达开攻到城下,石军来势汹汹、势如破竹,青岩的人民在如此艰难时刻,用传统酿制干菜的方法,化解了危机,守住了青岩城。一座小城,在疯狂的战火中不倒,在世事的沧桑变迁下仍在,是过往的历史,是未来的序章;是坊间相传的传奇与天数,亦是华夏民族屹立不倒的脊梁和铮铮风骨的体现。今天的青岩之行,留给我们的,远不止于小院的三角梅,远不止于高大的牌坊,远不止于远山和墙角的蓝天。
长郡2209 陈妍憬:我们迈入青岩古镇,来一场与民族和文化的邂逅。在状元府欣赏状元郎挥毫写就的策论,感动于他辞官还乡兴办学堂的仁善;地戏展现古朴而绚烂的艺术,布依族、苗族古歌描绘民族风情;背街,这条镌刻着岁月的石板路,记录着青岩古镇代代相传的尚学之风……在这里我们领略贵州的民族特色,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在繁华的街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我想贵阳是一个有魅力的城市,让越来越多人走近它,感受这个城市别样的风情。我们走近体艺课堂与田间,挥洒汗水,纵情想象。板鞋体验与飞盘比赛,珍珠球在空中划过漂亮的弧线,我们在欢笑中感受到合作的意义;蜡染课堂的亲手制作,我们触碰蜡染的历史与工艺,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农耕园深入田间垄上,在张老师的讲解中学习植物的知识,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苦乐。在丰富多样的课堂里,我们真实地体验,真实地感受,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自己所应肩负的传承使命,自愿成为它的守护者,传播者,发扬者!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让青春因我更精彩!
咨询电话:0851 - 83605604 、 0851 - 83605992
邮箱:changjunguiyang@163.com
微信公众平台:贵阳市民族中学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1188号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黔ICP备16000512号-3 贵公网安备 5203020202864号 中文域名备案号:?黔ICP备160005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