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发布日期:2025/4/28
作者:娄娟
来源:贵阳市民族中学
浏览次数:659
2025年4月26日,长郡贵阳高级中学开展了“知行和鸣,美美与共”教育教学研讨开放活动。来自长沙市、黔西市和贵阳市各兄弟学校的十余位优秀教师,与我校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课例展示。11门学科的精彩课堂展示与深度评课研讨,展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智慧。教育同仁、家长学子齐聚于此,见证知识的力量,感受成长的温度!
语文组
经典文本的当代思辨与哲学叩问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龙巧老师以《阿Q正传》为镜,深挖“精神胜利法”的悲剧本质,通过文本细读引导学生剖析个体与时代的双重困境,并在课堂中渗透海德格尔哲学思想,追问人性普遍性。长沙市长郡中学朱潇潇老师则从心理学定义切入,组织学生围绕“精神胜利法是生存智慧还是枷锁”展开辩论,链接“躺平”“佛系”等社会现象,激活经典的现实意义。
老师们评课时认为,两节课“既有文本深耕的纵深感,又有现实关照的宽广度”,暗合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实现从记忆理解到分析评价的思维跃迁,为语文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创新路径。
语文研讨现场
数学组
几何课堂的“活”与“实”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郭鹏程老师以动态几何软件辅助教学,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抽象概念可视化,通过信息技术突破空间想象难点。长沙市长郡浏阳实验学校刘斌老师则以传统教具为载体,引导学生折叠纸片、动手验证定理,践行“在做中学”理念。两节课均以大量生活实例导入,从直观感知到逻辑论证层层递进,深化数学思想渗透。
评课环节中,教研组长郭健总结:“郭老师的‘活’在于技术赋能,刘老师的‘实’在于根基扎实”,二者共同诠释了新课标“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核心素养要求,为跨区域教研合作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数学研讨现场
英语组
读后续写,从文本解码到思维创生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严严老师以“友情与诚实的抉择”为议题,聚焦“读”之精髓,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剖析文本人物性格与情节逻辑,课堂中“思维导图+角色扮演”双线并进,破解读后续写的“信息抓取密码”。长沙市长郡中学杨宇老师则深耕“写”之技法,借助AI工具Deepseek智能批改,结合《哈利·波特》经典片段,示范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如微表情、动作)增强叙事张力,学生纷纷表示,此类写作技巧如魔法般令人惊叹。长郡浏阳实验学校黄琦老师的高三复习课,以高考真题为纲,归纳“情感闭环”“伏笔回收”等实战策略,助力学生从“会读”迈向“会写”。
评课中,老师们认为三节课“梯度分明、靶向精准”:高一高二重兴趣与思维激发,高三强方法与效率提升,并围绕“技术赋能”“跨学段衔接”展开热议,为读后续写教学注入“湖黔融合”的创新基因。
英语研讨现场
物理组
静电实验,从危险警示到生活妙用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蒙凤暖老师以“工人触电”“烟花厂爆炸”等案例导入《静电的防止与利用》,通过法拉第圆筒实验和自制除尘装置,串联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长沙市长郡中学易小勇老师则穿上电工防护服演示尖端放电,将静电平衡原理生动具象化,课堂中自制教具的创新使用引发热议。
评课中,老师们盛赞两节课“教具体现创意,知识源于生活”,尤其肯定实验设计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建议未来加强实验教学的跨学科整合,让物理课堂成为“解决问题的实践场”。
物理研讨现场
化学组
生活情境与知识探究的交融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李明月老师以贵州特色美食“酸汤”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强弱及酯化反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回归化学本质,理解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课堂中,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对比乙酸与碳酸、盐酸的酸性,并借助球棍模型解析结构特性,实现了“从生活到学科”的深度迁移。贵阳新世纪实验中学吴松文老师则以《舌尖上的中国》视频导入,聚焦乙酸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方程式训练,通过讲练结合夯实基础,强化学生解题能力。
评课环节中,教研组长黄强指出,两节课“一重探究、一重基础”,虽路径不同但均紧扣新课标要求,融合实验创新与知识巩固,是“既有趣又有用”的化学课堂。
化学研讨现场
生物组
基因解码与复习策略的双向突破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陈韵雅老师和黔西市第二中学陈孔丽老师围绕《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以真实情境激发认知冲突,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构建生物学概念,培养科学思维。长沙市周南中学李军老师的高三复习课《体液调节》,从高考考情切入,针对学生薄弱点设计试题,强化“原因类”题目的逻辑表达。
评课中,老师们强调学段差异:高一课堂需注重趣味性与探究性,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成长;高三复习则需回归教材、狠抓基础,同时注重答题规范性。活动以“新授课+复习课”双案例,为不同学段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生物研讨现场
历史组
冷战,多棱镜下的历史叙事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胡修海老师以冷战起源为轴,借助北约成立、柏林墙事件等珍贵影像资料,构建沉浸式历史场景,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深化对国际格局演变的理解。贵阳市花溪区品华学校王明婷老师则以“古巴导弹危机”为切口,用故事化叙事激活课堂,组织小组多视角探究冷战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两节课分别侧重体系构建与探究创新,前者以逻辑严密见长,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评课中,大家一致认为胡老师“史料扎实、价值观引领精准”,王老师“情境鲜活、思维训练高效”,同时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鼓励学生跳出单一视角解读历史。这次研讨活动为历史教学注入“理性与叙事并重”的新活力,为跨校教研树立典范。
历史研讨现场
政治组
议题与情境,让哲学照进现实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龙媛老师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议题贯穿《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课,通过产业转型案例解析“发展普遍性”,引导学生从政策、技术、环境多维度辩证思考。贵阳雅礼高级中学王府魁老师则聚焦贵阳无人驾驶公交试点,以本土化情境串联“发展的实质”,通过角色扮演、数据对比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逻辑。
评课环节中,教研组长蔡小梅总结两节课“一重理论纵深,一重实践活力”,听课教师们高度肯定龙老师“案例剖析鞭辟入里”,王老师“活动设计贴近学情”。活动深化了组内对“议题式教学”与“情境创设”的共识,为平衡知识讲授与学生主体性提供新思路,彰显政治课堂“始于生活、归于哲理”的育人价值。
政治研讨现场
地理组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双维解读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吴密密老师通过视频与数据图表引导学生剖析我国耕地“总量大、人均少”的特征。课堂聚焦贵州省耕地破碎化问题,从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切入,结合劳动力流失等社会因素,探讨“18亿亩红线”的政策逻辑,并组织学生设计“土地复垦”“科技提质”等治理方案。黔西市第二中学蒲珍萍老师则以“沙漠农业奇迹”视频导入,借助粮食产量动态图表,对比分析“粮食单产提升与进口依赖”的矛盾。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分析水旱地分布图,总结“北旱南水、后备资源匮乏”的现状,并针对贵州粮食自给困境,从气候、灾害等角度提出“生态修复”“区域调配”等策略。
评课组老师认为两节课“同题异构、各展所长”:吴老师以问题链驱动思维,强化政策理解;蒲老师以案例激活探究,注重实践迁移。两节课均以“图表分析+情境研讨”深化人地协调观,为耕地安全教学提供“理性与创新并重”的鲜活范本。
地理研讨现场
音乐组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共振
长沙市第六中学董德红老师以《多姿多彩的汉族民歌》为课例,通过方言学唱与音频赏析展现民歌地域特色,以地域性民歌为脉络,引导学生体悟汉族民歌的“方言性”“即兴性”,展现文化基因与审美共情的深度联结。长郡贵阳高级中学刘一恒老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执教《山水交响,天籁合声——侗族大歌》,通过原生态视频赏析、多声部演唱实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将贵州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娓娓道来,让学生在艺术浸润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根脉传承。
评课议课环节,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娄瑶琪、贵阳市美育与体育研究室主任徐嘉两位专家从课程设计、文化渗透、教学实施等维度展开深度点评。娄瑶琪老师以“精准把握文化脉络,创新教学策略”为切入点,提出优化课堂互动与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意义;徐嘉老师结合贵州本土教育特色,强调民歌教学要深化文化解读与实践融合,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与效度。两位专家为教师们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指导,引发在场教师热烈研讨与思维碰撞。
音乐研讨现场
生涯规划
拥抱不确定,为未来点亮一盏心灯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谢德高老师以“生涯的不确定性”为主题,通过鲁迅弃医从文、胡歌涅槃重生等鲜活案例,引导学生直面人生选择的未知性。课堂从“偶然事件”切入,揭示不确定性是生涯常态,结合心理学理论解析其成因,并分享“多元规划”“动态调整”等实用策略。教学中穿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生围绕“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展开热议,现场笑声与掌声交织,思维火花迸发。
评课教师认为“选题精准、案例生动”,将抽象心理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工具,尤其肯定互动设计“激发参与、化解焦虑”的实效性。课后学生反馈:“曾经害怕未知,现在学会与之共舞”,纷纷表示对未来多了一份从容与期待。此次活动为高一学生提供了生涯规划的“心理指南”,更以“不确定”为钥匙,开启了一扇理性认知自我、主动设计人生的成长之门。
生涯规划研讨现场
每一次课堂的匠心打磨,每一轮评课的智慧交锋,都在为教学注入更多可能。长郡贵阳高级中学将继续携手长郡教育集团与贵州教育力量,搭建更广阔的教研舞台,点亮更多师生的成长之路。
咨询电话:0851 - 83605604 、 0851 - 83605992
邮箱:changjunguiyang@163.com
微信公众平台:贵阳市民族中学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1188号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
长郡贵阳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黔ICP备16000512号-3 贵公网安备 5203020202864号 中文域名备案号:?黔ICP备16000512号-4